未来已来:通用人工智能究竟能否成真?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1:15 点击次数:64
人工智能领域的突飞猛进,让很多人意识到未来已来。很多人已经在日常工作、生活中应用Deepseek等大模型工具,辅助文档处理,帮忙孩子判作业。
很多人甚至可能会好奇,通用人工智能究竟能否成真呢?
通用人工智能(ArtificialGeneralIntelligence,AGI)的定义,指具备与人类相似或超越人类的广泛认知能力的智能系统。
与狭义人工智能(NarrowAI)专注于特定任务不同,能够像人类一样自主学习、适应并解决多种领域的问题(如语言、推理、创造、运动控制等),而非仅限于预设任务。
首先,当前大模型训练依赖训练集,也就是一个封闭的训练样本集合。而在现实中,环境并不封闭,并不存在边界,如何让大模型在训练中精确定义边界并不容易。
其次,以GPT为代表的大模型训练成熟过程一直部分依赖于规模效应(ScalingLaws),也就是说,模型性能随参数规模、数据量、计算量呈指数提升。但近期大模型(如GPT-4)表明,单纯增加参数和数据量对性能的提升逐渐趋缓。此时,更高质量的数据集才有更好的训练效果。
另外,大模型运转所依赖的大型服务器,其能耗水平越来越高,而同时大模型产生的生产效率暂时不好计算,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依然期待路径优化。
回到主题,通用人工智能是否会成真?我的答案是,会。
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个著名概念——图灵测试(TuringTest),由英国计算机学家艾伦·图灵(AlanTuring)于1950年提出,其核心思想是:如果一台机器能通过自然语言对话让人无法区分它是AI还是人类,那么它就可以被认为具有智能。
然而,今天的AI(如ChatGPT、Claude等)虽然在许多对话场景中能“骗过”人类,但人们仍然不认为通用人工智能(AGI)已经实现。
实际上,如果回看人工智能发展历程中的重大理成本事件,就会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一直在稳定进步。如IBM深蓝机器人在国际象棋上战胜人类,谷歌AlphaGo在围棋上战胜李世石,再到GPT的出现,国内Deepseek的引爆网络,图灵测试事实已经突破,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在进一步细化和拆解。
尽管很难估算通用人工智能究竟什么时候会彻底实现,但目前技术投入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,大量资源在卷入这个领域。
可能,当大家不再关注Deepseek大模型时,大家每天都在使用时,突然一个新闻,通用人工智能已经落地了。
当然,这个过程,很可能和机器人技术应用、大模型与现实环境互动、类脑研究取得突破等同步开展。
正如今天的智能驾驶汽车在几年前还是人类科幻小说中的想象一样,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迟早有一天会落地。到那时,技术的巨大进步将为人类带来生产力的大幅跃升。
在期待那一天到来的同时,最好的办法是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,善用人工智能开展工作。
相关资讯
